蘋果商店現漏洞多家公司名被山寨應用搶注

對於AppStore中的冒名頂替者,蘋果公司知道它們的存在,但似乎現有防範措施效果有限。
 
11月8日,平安集團旗下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陸金所”)將蘋果公司訴上美國北加州舊金山地區法院,蘋果公司才在AppStore中下架了山寨“陸金所App”。
 
根據蘋果公司公佈的數據,AppStore中應用數量已超過120萬。兩年前,面對應用數量的激增,蘋果公司已開始嚴控上架應用質量,推出措施防止搶注名稱,在AppStore審核指南中也有關於提供“書面版權確認”的規定。
 
然而,現實情況是,陸金所的遭遇並非孤例,多家知名企業反映在AppStore中遭遇仿冒或者名稱搶注。一位iOS開發者告訴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,2010年以前,AppStore審核並不如現在嚴格,許多山寨應用趁機上架,蘋果公司雖然收緊了審核,但更多的是針對新上架應用。
 
如果審核機制存在“漏洞”,可以認為是蘋果公司主觀故意,問題是,被侵害企業多次正式聯繫蘋果公司后,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,就讓當事者難以理解。中國智慧財產權律師網首席律師徐新明在接受《第一財經日報》採訪時表示,如果權利人提出申訴和證據,蘋果公司依舊消極不作為,可以視為蘋果公司間接侵權,“不管侵權者怎樣花樣翻新,鑽什麼樣的漏洞,作為AppStore的管理者、掌控者,蘋果公司都有義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出合理的努力。”
 
昨日,記者試圖聯繫蘋果中國相關負責人,但截至記者發稿,尚未得到回應。
 
蘋果公司打太極
 
起訴蘋果公司之前,陸金所已經和蘋果公司有過多次溝通。
 
據陸金所相關負責人介紹,從8月份開始,陸金所先后聯繫了蘋果公司法務和相關部門,要求下架該冒牌的“陸金所App”,蘋果公司一直沒有回復。
 
直到10月15日,陸金所向蘋果公司發送了律師函,蘋果才在15天后回復需要陸金所自行聯繫涉嫌侵權App的開發者解決。不過,陸金所向該仿冒者發送了多次郵件,都沒有得到回復。
 
事實上,陸金所官方App已經登陸AppStore,而部分用戶有可能誤將外觀、功能都接近的冒牌App當作陸金所官方App。
 
“陸金所擔心的是,山寨的應用可能加入跳轉連結,或者搜集用戶信息。到時候用戶起訴的會是陸金所。”一位接近陸金所的人士告訴記者。
 
另一家在AppStore中被冒名頂替的知名企業表示也可能會起訴蘋果公司。
 
2010年10月,假冒上述企業名稱和標誌的App登陸AppStore,雖然后來下架,但該山寨App卻搶注了上述企業的名稱。AppStore對應用名稱採取不能重覆的機制,這意味該企業無法在AppStore中使用自己的名稱。
 
“山寨我們的廠商有可能就等我們找上門去,談名稱轉讓。”上述企業負責App的人士對記者。
 
今年8月22日,上述人士聯繫了蘋果公司,“我們給蘋果美國專門負責版權的部門發了郵件,明我們的名稱被占用。蘋果公司回復我們,那名稱現在屬於一家叫做尚澤科技的公司,建議我們自行聯繫。”
 
不過,這家已經占用了大量知名機構名稱的公司,始終未給出正面回復。
 
上述人士此后又三次郵件聯繫蘋果公司,詢問是否需要提供身份證明或商標版權的資料,均未得到回復。
 
或存在審核漏洞
 
事實上,蘋果公司一段時期曾在AppStore中移除虛假、山寨、廉價、垃圾應用,包括模仿《TempleRun》的《TempleJump》,模仿《植物大戰殭屍》的《Plantvs.Zombie》。
 
早在2010年,蘋果公司發送郵件表示開始打擊軟件名搶注行為,蘋果公司強化了AppStore上架審核,僅僅注冊了應用名稱,如果90天內沒有提交代碼、未來30天內仍未提交軟件,蘋果將刪除該軟件名稱的注冊記錄,允許其他開發者使用。
 
《蘋果AppStore審核指南》寫道:“使用受保護的第三方材料(商標、版權、商業機密、其他私有內容)在申請時需要提供一份文本形式的版權確認。”
 
盡管蘋果公司採取了相關措施,AppStore至今仍然存在山寨應用和冒名搶注事件,其原因有可能是,2010年以前,蘋果公司對AppStore上架新應用的審核並不如現在這般嚴格,而現在的措施,更多隻是針對新上架應用,對於已出現的山寨應用和冒名搶注行為,在審核時有可能出現程序漏洞。
 
有iOS開發者告訴記者,開發者下架應用以后,只要在蘋果公司的限期內上傳新版本,就可以保留已注冊的應用名稱,通過版本的不斷更新,就有可能做到既不讓應用在AppStore中出現,又可以保留已注冊名稱。應用版本更新時,無需“版權確認”。
 
另外,蘋果公司處理被侵權企業申訴的機制也並不透明,“只能摸索出來,沒有明文明。蘋果發了一封郵件給尚澤,但尚澤不理它的話,我們也不清楚蘋果會作何處理。”上述反映被尚澤科技搶注企業名稱的人士。
 
根據中國《反不正當競爭法》第五條,“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”、“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、包裝、裝潢,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、包裝、裝潢,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,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”、“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,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”均構成“不正當競爭”。
 
“AppStore市場參與者非常多,對於蘋果公司我們不能苛刻地要求它對每一宗侵權案負責。但如果權利人提出申訴和證據以后,蘋果公司消極不作為,導致權利人的損失不斷擴大,蘋果就涉嫌構成‘幫助侵權’。”徐新明。
 
徐新明:“AppStore的程序設置可以更完善一些,例如採用‘網絡避風港’原則,在權利人提出申訴和證據以后,如果反訴人不能提出相反證據,蘋果公司就不應消極不作為。”

返回列表

服務諮詢、申請表單

電話諮詢 線上客服